您的位置:

首页> 英华学部 > 初中部 > 华山文学社 >

读《沙之书》有感

2017-06-20 08:22:14

这段时间,我迷上了博尔赫斯的《沙之书》。这本书像沙一样“无始无终”,找不到第一页,也翻不到最后一页;此刻看到的文字和图画,以后就永远也看不到了;每次翻开,都能看到新的文字和插图。 仔细想想,这本怪书其实是个图书馆,又隐喻着时间。

诗人们爱把时间看做是漫漫的沙。朗费罗在《人生颂》里写:“伟人的生平启示我们: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,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,留下脚印在时间的沙上……”(《朗费罗诗选》)沙,是一种顶可怕的东西。以个体而论,它们一粒一粒,粒粒分离,互不相关。陈子昂那首千古绝唱说: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!”人常因自己在宇宙中的“孤立”“渺小”而发此慨叹。聚沙成丘,成广漠,以致无穷;然分开的沙粒却只能拥有自己,在众多的积聚的沙群里,它们都得守着自己的孤独。

沙群而论,它们积聚而成大漠,人处其中,大漠就变成了一个迷宫。广袤无限的沙漠使人失去方向。《新牛津魔鬼辞典》里有一故事:“远古巴比伦岛国王,建造了一迷宫。阿拉伯国王前来谒见,被骗进迷宫,他狼狈不堪,祈求上苍,找到了出口。他回到阿拉伯后,纠集了手下,大举进犯巴比伦各地,巴比伦国王也被俘获,带到沙漠中。复仇者解其绳索,放任他于沙漠中间,最终他饥渴而死。故事中巴比伦国王的复仇手段极残忍。因为在沙漠中,首先让人失去方向;进而寂寞、恐惧;最终连恐惧也忘记,失去一切情感,从而失去了时间感。时间是一种用以确定我们存在的东西。所以在现代哲学如海德格尔那里,时间,是空间性的。黄沙漫漫,尤如时间之“绵延”。

黄沙弥漫,覆盖了人类一切踪迹,干净虽也似大雪茫茫之时,寂寞乃至绝望也许无法想象。袁枚在《子不语》写了许多狐鬼故事,叙述的都是某人的“生魂”被勾到一个非人间的所在,往往只见到黄沙漫漫,天地一色,于是如有所失,手足无措。有部小说《沙漠的女儿》,非常细腻地再现了沙漠给人精神上的感受:“大沙漠是个自由的世界,在这里,一切都是可行的,人们自然地走向自己死亡的边缘而不留下任何踪迹。”沙漠里的自由绝不是我们常在生命中追求的那种自由。 在沙里行走,不必刻意呐喊“放下”什么;而是必须寻找一些什么,“执着”些什么,才会给灵魂慰藉。这不仅是流浪人的心境,也是人的心境:人必须有所追求,有所执着。

 我们常因境各异而忘却了时间。 伽达默尔认为,人是无法完全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处境的。在我的理解,这是因人不仅局限于自己,更重要的是局限于时间之中的自己,所以走向迷途。

如果时间是一部无限伸展的“沙之书”,人就是在这部书中不断书写自己的历史并为之绘上插图的行动者。然而,我们的所书所绘,也许只是因为一时的心血来潮, 随之就为时间之沙所掩埋。留下来的,不过只剩下一种飘渺的记忆,仅此而已。于是有《追忆似水年华》,有《说吧,记忆》。所以,我们读点书吧,否则,身处沙漠而不自知。


电话咨询
0531-88272888
QQ在线交流
1109921460
英华客服
0531-882738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