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六月的骄阳为艺术馆镀上金边,一场由字母与旋律编织的盛宴正悄然拉开帷幕。2025年6月14日下午,济南世纪英华实验学校以"English Carnival:Sound of Youth, Soul of Heritage"为主题的初中英语学科节文艺展演,让六、七年级师生在语言与艺术的经纬中,触摸到跨文化交流的璀璨火花。

"Listen to the rhythm of the falling rain..."主持人双语开场词如清泉漫过耳畔,瞬间将观众卷入英语文化的星河。初一三班白雨静同学以《Monsters》撕裂音墙,副歌部分的气声处理让光影随旋律震颤;
六年级六班梁玉敏《Days of my past》则如老唱片般流淌着怀旧质感,吉他和弦与窗台斜照的光斑共舞。
最令人拍案的是初一三班杨曌辰的趣配音《小王子与玫瑰》,她用三种声线切换演绎星球对话,当"你要永远为你驯化的东西负责"的英音在穹顶回荡时,台下泛起细碎的抽气声——那是艺术击穿心灵的共鸣。
双语朗诵《再别康桥》则上演了一场文化对撞的奇妙实验。六年级二班战鹤文六年级三班李炳辰以英诗格律重构徐志摩的缱绻,"Softly I leave, as softly I came"的尾韵与古筝伴奏意外和谐,砚台里未干的墨痕仿佛在投影幕布上洇开东方意境。
而六年级五班卢妙庭的《中国传统文化》朗诵更似一场文化摆渡,当她用标准英音讲述东方的智慧与温度时,舞台背景的水墨画正随语速晕染开层层涟漪。
莎翁笔下的经典爱情,跨越时空依旧动人。当“罗密欧与朱丽叶”化作旋律,初一二班的乔昱玮、周涵悦用歌声诠释了这段永恒。
爱神“丘比特”的箭,有时射向懵懂的青春,有时点亮心动的瞬间。初一六班米小米、何昕玥用轻快旋律演唱《Cupid》,带我们一起邂逅青春的浪漫。
成长路上,“Try”(尝试)是最美的姿态——别怕跌倒,别怕失败,每一次尝试都在靠近更好的自己。初一五班张敬泽悦、黄盛恩用《Try》唱响勇气。
生活中,我们都是“奇迹”的创造者——你的坚持、你的善意,都是点亮世界的光。六年级一班任纹婧姝、尹肖彤、杜明轩、郭智文用《You are the miracle》传递温暖。
月光下的思绪,总藏着温柔与哲思。伴着旋律《Tek it (I watch the moon)》,初一七班代晋升用歌声描绘月夜。

这场55分钟的艺术行军,实则是多日筹备的精密交响。初中英语组教师们化身"语言工匠",在课间操时间逐句打磨每首歌的对唱呼吸点;艺体中心的老师们像调试精密仪器般校准每个话筒的频响,当六年级四班《Take me to your heart》的吉他弹奏与场馆灯光系统完成同步测试时,一旁的英语老师们老师终于揉开了眉峰——这种对细节的偏执,让每个音符都精准落进观众的耳膜。




更动人的是跨年级的默契生长。六年级的同学们在候场时,总被七年级学长学姐递来的润喉糖暖到;初一七班艾梦可,方思焱,林烁汐,张一诺在演唱《Take my hand》时,特意放慢了副歌节奏,让台下六年级观众能同步跟唱。这种无声的衔接,恰如我们的所思所感:"当稚嫩的嗓音遇见成熟的声线,语言便有了生长的年轮。"

闭幕式上,台下的小观众们激动地说道,"原来英语可以这样滚烫。"
教研组长李伟老师、六年级康娜主任、七年级备课组长李明老师的总结穿过跳动的光河:"你们用歌声让单词有了体温,用配音让语法有了表情,用演讲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自信。"
当最后一缕夕阳掠过艺术馆穹顶,保洁阿姨发现前排座椅下遗落了半张歌词纸,上面用铅笔涂画着《Cupid》的和弦谱,某句歌词旁写着:"This is not just a song, it's my voice."或许这正是这场盛宴的终极隐喻:当26个字母在少年喉间化作歌,在唇齿间凝成诗,语言便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,而成为了可以触摸的青春注脚。